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_日韩亚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歡迎訪問虞建風機網站!
        誠招各地代理商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如何提高離心通風機葉輪性能?
2010/8/26 9:40:09
  離心式通風機作為流體機械的一種重要類型,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是主要的耗能機械之一,也是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研究過程表明:提高離心通風機葉輪設計水平,是提高離心通風機效率、擴大其工況范圍的關鍵。本文將從離心通風機葉輪的設計和利用邊界層控制技術提高離心通風機葉輪性能這兩個方面,對近年來提出的提高離心通風機性能的方法和途徑的研究進行歸納分析。
離心通風機葉輪的設計方法簡述
     如何設計高效、工藝簡單的離心通風機一直是科研人員研究的主要問題,設計高效葉輪葉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
     葉輪是風機的核心氣動部件,葉輪內部流動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整機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國內外學者為了了解葉輪內部的真實流動狀況,改進葉輪設計以提高葉輪的性能和效率,作了大量的工作。
    為了設計出高效的離心葉輪, 科研工作者們從各種角度來研究氣體在葉輪內的流動規律, 尋求****的葉輪設計方法。最早使用的是一元設計方法[1],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和一定的理論分析,獲得離心通風機各個關鍵截面氣動和結構參數的選擇規律。在一元方法使用的初期,可以簡單地通過對風機各個關鍵截面的平均速度計算,確定離心葉輪和蝸殼的關鍵參數,而且一般葉片型線采用簡單的單圓弧成型。這種方法非常粗糙,設計的風機性能需要設計人員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有時可以獲得性能不錯的風機,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設計的通風機效率低下。為了改進,研究人員對葉輪輪蓋的子午面型線采用過流斷面的概念進行設計[2-3] ,如此設計出來的離心葉輪的輪蓋為兩段或多段圓弧,這種方法設計的葉輪雖然比前一種一元設計方法效率略有提高,但是該方法設計的風機輪蓋加工難度大,成本高,很難用于大型風機和非標風機的生產。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改進葉片設計,對于二元葉片的改進方法主要為采用等減速方法和等擴張度方法等[4],還有采用給定葉輪內相對速度W沿平均流線m分布[5]的方法。等減速方法從損失的角度考慮,氣流相對速度在葉輪流道內的流動過程中以同一速率均勻變化,能減少流動損失,進而提高葉輪效率;等擴張度方法是為了避免局部
地區過大的擴張角而提出的方法。給定的葉輪內相對速度W沿平均流線m的分布是通過控制相對平均流速沿流線m的變化規律,通過簡單幾何關系,就可以得到葉片型線沿半徑的分布。以上方法雖然簡單,但也需要比較復雜的數值計算。
   隨著數值計算以及電子計算機的高速發展,可以采用更加復雜的方法設計離心通風機葉片。苗水淼等運用“全可控渦”概念[6],建立了一種采用流線曲率法在葉輪流道的子午面上進行葉輪設計的設計方法,該方法目前已經推廣至工程界,并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7]。但是此方法中決定葉輪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即如何給出子午流面上葉片渦的合理分布。這一方面需要具有較豐富的設計經驗;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設計過程中對設計結果不斷改進以符合葉片渦的分布規律,以期最終設計出高效率的葉輪機械。對于整個子午面上可控渦的確定,可以采用rCu沿輪盤、輪蓋的給定,可以通過線性插值的方法確定rCu在整個子午面上的分布[8-9],也可以通過經驗公式確定可控渦的分布[10],也有利用給定葉片載荷法[11]設計離心通風機的葉片。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流線曲率法,設計出的是三元離心葉片,對于二元離心通風機葉片還不能直接應用。但數值計算顯示,離心通風機的二元葉片內部流動的結構是更復雜的三維流動。因此,如何利用三維流場計算方法進一步來設計高效二元離心葉輪是提高離心通風機設計技術的關鍵。
   隨著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三維粘性流場計算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據此,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近似模型方法。該方法是針對在工程中完全采用隨機類優化方法尋優時計算量過大的問題,應用統計學的方法,提出的一種計算量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設計準確性的方法。在近似模型方法應用于葉輪機械氣動優化設計方面,國內外研究者們已經做了相當一部分工作[12-14] ,其中以響應面和人工神經網絡方法應用居多。如何有效地將近似模型方法應用于多學科、多工況的優化問題,并用較少的設計參數覆蓋更大的實際設計空間,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2007年,席光等提出了近似模型方法在葉輪機械氣動優化設計中的應用[15]。近似模型的建立過程主要包括: (1)選擇試驗設計方法并布置樣本點,在樣本點上產生設計變量和設計目標對應的樣本數據;(2)選擇模型函數來表示上面的樣本數據;(3)選擇某種方法,用上面的模型函數擬合樣本數據,建立近似模型。以上每一步選擇不同的方法或者模型,就相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近似模型方法。該方法不僅有利于更準確地洞察設計量和設計目標之間的關系,而且用近似模型來取代計算費時的評估目標函數的計算分析程序,可以為工程優化設計提供快速的空間探測分析工具,降低了計算成本。在氣動優化設計過程中,用該模型取代耗時的高精度的計算流體動力學分析 ,可以加速設計過程 ,降低設計成本。基于統計學理論提出的近似模型方法,有效地平衡了基于計算流體動力學分析的葉輪機械氣動優化設計中計算成本和計算精度這一對矛盾。該近似模型方法在試驗設計方法基礎上,將響應面方法、Kriging方法和人工神經網絡技術成功地應用于葉輪機械部件的優化設計中,在離心壓縮機葉片擴壓器、葉輪和混流泵葉輪設計等問題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展示了廣闊的工程應用前景。目前,席光課題組已經建立了離心壓縮機部件及水泵葉輪的優化設計系統,并在工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李景銀等在近似模型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控制離心葉輪流道的相對平均速度優化設計方法[16],將近似模型方法較早的應用于離心通風機葉輪設計。該方法通過給出流道內氣流平均速度沿平均流線的設計分布,設計出一組離心風機參數,根據正交性準則,在充分考慮影響葉輪效率因素的基礎上,采用正交優化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并結合基于流體動力學分析軟件的數值模擬,最終成功開發了與全國推廣產品9-19同樣設計參數和葉輪大小的離心通風機模型,計算全壓效率提高了4%以上。該方法簡單易行、合理可靠,得到了很高的設計開發效率。
   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設計方法的不斷提高,對于降低葉輪氣動損失、改善葉輪氣動性能的措施,提高離心風機效率的研究,將會更好的應用于工程實際中。
   改善離心通風機內葉輪流動的方法
   葉輪是離心風機的心臟,離心風機葉輪的內部流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逆壓過程,葉輪的高速旋轉和葉道復雜幾何形狀都使其內部流動變成了非常復雜的三維湍流流動。由于壓差,葉片通道內一般會存在葉片壓力面向吸力面的二次流動,同時由于氣流90°轉彎,導致輪盤壓力大于輪蓋壓力也形成了二次流,這一般會導致葉輪的輪蓋和葉片吸力面區域出現低速區甚至分離,形成射流—尾跡結構[17]。由于射流—尾跡結構的存在,導致離心風機效率下降,噪聲增大。為了改善離心葉輪內部的流動狀況,提高葉輪效率,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采用邊界層控制方式提高離心葉輪性能,這也是近年的熱點研究方向。
    2007年,劉小民等人采用邊界層主動控制技術在壓縮機進氣段選擇性布置渦流發生器,從而改變葉輪進口處流場, 通過數值計算對不同配置參數下離心壓縮機性能進行對比分析[18]。該文章對渦流發生器應用于離心葉輪內流動控制的效果進行了初步的驗證和研究, 通過數值分析表明這種方法確實可以改善葉輪內部流動, 達到提高葉輪性能的效果。但是該主動控制技術結構復雜,而且需要外加控制設備和能量,對要求經濟耐用的離心通風機產品不具有競爭力。
    采用邊界層控制方式提高離心葉輪性能的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采用自適應邊界層控制技術。1999年,黃東濤等人提出了離心通風機葉輪設計中采用長短葉片開縫方法[19-20],該方法采用的串列葉柵技術,綜合了長短葉片和邊界層吹氣兩種技術的優點,利用邊界層吹氣技術抑制邊界層的增長,提高效率,而且試驗結果表明[20],該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設計和大流量下的風機效率,但對小流量效果不明顯。文獻[21]用此思想解決了離心葉輪內部積灰的問題。雖然串列葉柵技術在離心壓縮機葉輪[20]內沒有獲得效率提高的效果,但從文獻內容看,估計是由于該文作者主要研究的是串聯葉片的相位效應,而沒有研究串聯葉片的徑向位置的變化影響導致的。
   理論和試驗都表明,離心葉輪的射流尾跡結構隨著流量減小更加強烈,而且小流量時,尾跡處于吸力面,設計流量時,尾跡處于吸力面和輪蓋交界處。為了提高設計和小流量離心通風機效率,2008年,田華等人提出了葉片開縫技術[22],該技術提出在葉輪輪蓋與葉片之間葉片尾部處開縫,引用葉片壓力面側的高壓氣體吹除吸力面側的低速尾跡區,直接給葉輪內的低速流體提供能量。最終得到在設計流量和小流量情況下,葉輪開縫后葉片表面分離區域減小,整個流道速度和葉輪內部相對速度分布更加均勻,且****絕對速度明顯減小的結果。這種方法改善了葉輪內部流場的流動狀況,達到了提高離心葉輪性能和整機性能的效果,而且所形成的射流可以吹除葉片吸力面的積灰,有利于葉輪在氣固兩相流中工作。
   2008年,李景銀等人提出在離心風機輪蓋上靠近葉片吸力面處開孔的方法[23],利用蝸殼內的高壓氣體產生射流,從而直接給葉輪內的低速或分離流體提供能量,以減弱由葉輪內二次流所導致的射流-尾跡結構,并可用于消除或解決部分負荷時,常發生的離心葉輪的積灰問題。通過對離心風機整機的數值試驗,發現輪蓋開孔后,在設計點附近的風機壓力提高了約2%,效率提高了1%以上,小流量時壓力提高了1.5%,效率提高了2.1%。在設計流量和小流量時,由于輪蓋開孔形成的射流,可以明顯改善葉輪出口的分離流動,減小低速區域,降低葉輪出口處的最高速度和速度梯度,從而減弱了離心葉輪出口處的射流—尾跡結構。此外,沿葉片表面流動分離區域減小,壓力增加更有規律。輪蓋開孔方法可以提高設計流量和小流量下的閉式離心葉輪性能和整機性能,如果結合離心葉輪串列葉柵自適應邊界層控制技術,有可能全面提高離心葉輪性能。
3  結論
    綜上所述, 近年來對離心通風機葉輪內部流動的研究取得了明顯進展, 有些研究成果已經應用到實際設計中,并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目前, 對離心通風機葉輪內部流動的研究仍是比較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筆者認為可在如下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
(1)如何將近似模型方法在通風機方面的應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結合已有的葉片設計技術,探索更加高效快速的優化設計方法;
(2)如何將串列葉柵、輪蓋開孔和葉片開縫等離心葉輪自適應邊界層控制技術結合起來,在全工況范圍內改善離心通風機葉輪的性能,提高離心風機的效率;
(3)考慮非定常特性的設計方法研究。目前,研究離心通風機葉輪內部的流動均仍以定常計算為主,隨著動態試驗和數值模擬的發展, 人們對于葉輪機械內部流動的非定常現象及其機理將越來越清楚, 將非定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設計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閱讀全文
鍋爐風機噪聲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
2010/8/26 9:39:20
 【關鍵詞】風機,噪聲,危害,防治 
  【論文摘要】鍋爐風機噪聲點源多,分貝高,是引發環境信訪的重要因素。本文從鍋爐風機噪聲的防治出發,論述了風機噪聲的危害及降噪節能綜合治理技術。 
  目前在很多企業,受工業生產和供暖需求,鍋爐的安裝、使用非常普及。但很多鍋爐由于存在選址欠佳和風機性能不良等因素,鍋爐噪聲影響周圍居民安靜的工作、生活環境,損害人民身體健康,常常引發擾民事件,產生糾紛。經統計,2004年我區因噪聲引發的信訪案件占環境信訪案件的30%。因此,鍋爐風機噪聲治理日益重要。 
  1、 環境噪聲污染的危害 
  噪聲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一般可分為勞動保護和環境保護兩方面,前面指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后者指干擾環境安靜,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噪聲對人體健康危害主要表現在:損傷聽力,造成噪聲性耳聾;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和平衡失調,腦血管功能損害,導致神經衰弱;損傷心血管系統,引發消化系統失調,影響內分泌;干擾人們正常的生活、休息、語言交談和日常的工作學習,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2、 噪聲治理的基本原理 
  形成噪聲污染主要是三個因素,即:聲源、傳播媒介和接收體。只有這三者同時存在,才能對聽者形成干擾。從這三方面入手,通過降低聲源、限制噪聲傳播、阻斷噪聲的接收等手段,來達到控制噪聲的目的,在具體的噪聲控制技術上,可采用吸聲、隔聲和消聲三種措施。 
  2.1吸聲 
  當聲波入射到物體表面時,部分聲能要被物體吸收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稱為吸聲。材料的吸聲性能用吸收系數來表示,吸聲系數越大,則表示材料的吸聲性能越好。材料的吸聲性能與材料的性質、結構和聲波的入射角度及聲波的頻率有關。多孔吸聲材料的吸聲機理是:材料內部有無數細小的相互貫通的孔洞,當聲波入射到這些材料的表面,進而入射到這些細小的孔隙內時,要引起孔隙內的空氣運動,緊靠孔壁和纖維表面的空氣,因摩擦和粘滯運動阻力而不易運動,使聲能轉化為熱能而消耗掉。故性能良好的吸聲材料要多孔,孔與孔之間互相貫通,并且貫通的孔洞要與外界連通,使聲波能進入材料內部。
如對應1000赫茲聲波,10cm厚的超細玻璃棉的吸聲系數是0.87。 
    2.2隔聲 
    隔聲所采用的方法是將噪聲源封閉起來,使噪聲控制在一個小的空間內,這種隔聲結構稱為隔聲罩。在聲波遇到屏蔽物時,由于界面特性阻抗的改變,入射聲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聲能透進屏蔽物繼續傳播。材料的隔聲性能可用透聲系數來表示。透聲系數越小,表示透進去的聲能越少,材料的隔聲性能越好。材料的隔聲性能與隔聲體的結構、性質和入射聲波的頻率有關。 
    2.3消聲 
    消聲是將多孔吸聲材料固定在氣流通道內壁,或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道中,以達到削弱空氣動力性噪聲的目的,消聲量一般可達到10—50分貝。 
    3、 風機噪聲治理技術 
    鍋爐房的鼓風機和引風機噪聲一般在90分貝左右,因輸送的鍋爐煙氣溫度高達180℃,采用封閉隔聲會導致散熱不良,電機溫度過高,甚至燒毀電機。因此,在工藝上將風機降噪和節能兩方面結合起來。經實踐,鍋爐風機節能降噪綜合治理方案為:對鍋爐房的工藝布置保持不變,將鼓風機、引風機分別置在隔聲室內,用通風管將它們與主機相連接,在隔聲室頂上或墻面上開設進氣口,并安裝消聲器供機房進風使用。平面布置時將鼓風機靠近鍋爐房一側,進風口在上風側,電機置于氣流通道中間。鍋爐運行時,由于鼓風機在隔聲室內產生負壓,大量的室外新鮮空氣就會自動進入隔聲室,首先和引風機電機進行熱交換,使之冷卻降溫,室內溫度保持50℃左右。
該方案中由于隔聲室和進風消聲器的降噪能力都比較大,降噪的效果容易實現。鼓風機將預熱的空氣送入鍋爐燃燒,回收利用能源,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為保證治理效果和鍋爐設備正常運行,在設計施工中,應根據具體要求,考慮噪聲的聲強、聲頻等因素,對隔聲、吸聲和通風散熱進行詳細設計,做好細部處理。對隔聲室的大小厚度,吸聲材料的種類、厚度進行計算。進風消聲器的消聲量一般選用25dB(A)左右。盡量減少噪聲輻射面積,去掉不必要的金屬板面。控制板面的振動,在聲源與隔聲罩及基礎之間用軟性材料連接。鼓風機的連接管道和薄壁鋼板煙囪是噪聲治理的薄弱環節,在管壁外包扎5cm厚的玻璃纖維棉,用鋼絲扎緊后,再用2cm厚的鋼絲網水泥粉刷。將玻璃纖維棉固定在鋼板上,吸收隔聲室內的混響噪聲。 
    4、 降噪和節能效果 
    4.1降噪效果 
    如果風機噪聲是90分貝,采用3mm鋼板的隔聲罩,其理論隔聲量是32分貝。隔聲罩內襯10cm厚的玻璃棉,其吸聲系數是0.87,在進氣管安裝消聲器,則實際隔聲量為 
    TL=32+10 log20.87=30分貝 
    故風機噪聲治理后達到:T=90-30=60分貝 
    聲壓級和聲強是反映聲音的客觀物理量,人體對噪聲的主觀感受用響度表示:N=2(N-40)/10(宋) 
    治理前的風機響度為:N1=2(90-40)/10=32(宋) 
    治理前的風機響度為:N2=2(60-40)/10=4(宋) 
    故治理前后響度降低87.5% 
   節能效果 
   機房內設備的散熱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引風機與管道壁面的對流散熱,②引風機與管道壁面的輻射散熱,③風機電機的散熱。
該方案中由于隔聲室和進風消聲器的降噪能力都比較大,降噪的效果容易實現。鼓風機將預熱的空氣送入鍋爐燃燒,回收利用能源,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為保證治理效果和鍋爐設備正常運行,在設計施工中,應根據具體要求,考慮噪聲的聲強、聲頻等因素,對隔聲、吸聲和通風散熱進行詳細設計,做好細部處理。對隔聲室的大小厚度,吸聲材料的種類、厚度進行計算。進風消聲器的消聲量一般選用25dB(A)左右。盡量減少噪聲輻射面積,去掉不必要的金屬板面。控制板面的振動,在聲源與隔聲罩及基礎之間用軟性材料連接。鼓風機的連接管道和薄壁鋼板煙囪是噪聲治理的薄弱環節,在管壁外包扎5cm厚的玻璃纖維棉,用鋼絲扎緊后,再用2cm厚的鋼絲網水泥粉刷。將玻璃纖維棉固定在鋼板上,吸收隔聲室內的混響噪聲。 
根據通風工程原理,節能降噪系統還可以回收部分熱量。經過實踐,采用鍋爐風機噪聲節能降噪治理技術,既降低了噪聲污染,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又回收利用了能源,達到了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
   閱讀全文
淺談防火閥、排煙閥在空調系統的工程質量
2010/8/9 10:12:12
1、防火閥、排煙閥的主要用途

    高層及其它各類現代建筑大都設有通風、空調及防排煙系統,一旦發生火災,這些系統中的管道將成為火焰、煙氣蔓延的通道。為了阻止火勢通過風管蔓延擴大,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中均明確規定了防火閥、排煙
閥的設置要求。

    防火閥用在通風、空調系統的送、回風管路上,平時呈開啟狀態,當火災一旦發生,管道內氣體溫度達到70℃時即自行關閉,并在一定時間內能滿足耐火穩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煙阻火作用。排煙閥用在排煙系統管道上或排煙風機的吸入口處,平時呈關閉狀態,當火災發生時,通過火災報警信號手動或自動開啟閥門,根據系統功能配合排煙,當管道內煙氣溫度達到280℃時自動關閉,并能在一定時間內滿足耐火穩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煙阻火作用。

    2、防火閥、排煙閥在通風、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防火閥包括重力式防火閥、防火調節閥、防火風口、氣動防火閥、防煙防火閥、電子自控防煙防火閥等多種產品;排煙閥包括排煙防火閥、板式排煙口(頂棚用)、豎井用排煙口等產品。防火閥、排煙閥是通風、空調和防排煙系統中重要的組件,在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隔煙阻火作用

    在送風系統中,送風機送出的風必須通過主干管分配到支管中;在排煙系統中,煙氣由支管到主干管后,進入排煙風機排出。當建筑物內發生火災時,在通風、空調系統中,為了防止火勢通過送風系統蔓延,當送風系統中氣體溫度達到70℃時,防火閥機構上熔斷器動作,閥門亦迅速關閥,切斷煙氣與火勢沿風管蔓延的通路。同樣,在排煙系統中,發生火災時,排煙閥開啟,進行排煙,為了截斷高溫煙氣在排煙管路中流動,防止火勢蔓延到另一防火分區,當排出的煙氣溫度達到280℃時,排煙防火閥、排煙口上熔斷器動作,閥門必須自動關閉,阻止排煙。由此可見,防火閥、排煙閥做到了該通則通,該斷則斷的隔煙阻火作用。

    2.2、調節作用

    在通風、空調系統管路設計中,雖經計算,但在實際工程的運行工況如果有變,則需要通過防火閥閥門對系統各部分的風量進行調節,進行系統調試,將閥門的開度固定下來,合理分配,以滿足設計要求。

    2.3、啟動空載作用

    通風空調和排煙系統中所有離心風機和消防專用排煙軸流風機,在安裝調試時,為了安全起見,使電機的啟動電流最小,一般是空載啟動,通過閥門臨時截斷管路來實現。

    3、工程應用中質量要求

    3.1、產品質量要求

    目前防火、排煙系列產品生產廠家不少,我們消防監督、建審部門和設計部門應嚴格把關, 讓甲方選用“三證”齊全、合格的產品,即要有生產廠家的出廠合格證、公安消防機關的產品銷售許可證、國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產品檢驗報告。從******檢驗報告和產品技術參數中可反映出產品性能和質量,其依據是國標《防火閥試驗方法》GB15930-1995和《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GB15931-1995。其產品質量要求體現為5個方面:

    3.1.1、溫感器動作性能試驗

    對防火閥、排煙閥的感溫元件,分別經恒溫水浴、油浴的規定溫度,通過不動作與動作試驗,檢驗其是否能按要求的溫度準確地關閉。

    3.1.2、關閉可靠性試驗

    在試驗臺上關閉操作250次,試件應能從開啟位置靈活可靠地關閉,各零部件應無明顯磨損、變形以及影響其密封性能的損傷。以此來檢驗關閉的可靠性。

    3.1.3、鹽霧試驗

    將試件在鹽霧箱進行噴鹽霧試驗,試件應能從開啟位置可靠地關閉,以此檢驗閥門在實際工程中的抗腐蝕能力。

    3.1.4、漏風量試驗

    閥體前后在規定的壓差條件下,試件單位面積的漏風量不大于700Nm3/(h·m2),以此來檢驗閥門關閉后的密閉性能。

    3.1.5、耐火試驗

    通過耐火試驗,根據在規定時間內的關閉能力和單位面積的漏風量兩項指標,判定閥門的耐火能力。

    另外從產品的技術參數要求其耐火極限為3h。

    3.2、安裝質量要求

    在日常防火檢查和工程驗收工作中,筆者發現因安裝施工質量問題造成防火排煙閥開啟不靈或有故障,排煙閥、排煙口、防火閥、防火風口復位困難等。這應引起施工方的重視,注意以下幾點安裝要求。

    3.2.1、防火閥、排煙閥應嚴格按圖施工,單獨設支吊架,以避免風管在高溫下變形,影響閥門功能。

    3.2.2、閥門在吊頂上或在風道內安裝時,應在吊頂板上或風道壁上設檢修入孔,一般入孔尺寸不小于450×450mm,在條件限制時,吊頂檢修孔也可減小至300×300mm。

    3.2.3、防火閥與防火墻(或樓板)之間的風管應采用δ≥1.5mm的鋼板制作,最好再在風管管外用耐火材料保溫隔熱或不燃性材料保護,以保證防火墻的耐火性能。

    3.2.4、在閥門的操作機械一側應有350mm的凈空間,以利于檢修。

    4、防火、排煙閥在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本人在日常防火建審、工程檢查和驗收工作中,發現防火、排煙閥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如下幾點,供同行參考。

    4.1、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風管在其穿墻處未設防火閥。

    在建審過程中,發現有些工程設計圖上消控室的送、回風管在其穿墻處無防火閥,這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中第6.2.2條不符。設防火閥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消防控室的防火安全。

    4.2、消防控制設備對防煙、排煙設施的控制、顯示功能不完善

    根據規范GB50116-98中第6.3.9條的規定:火災報警確認后,必須停止有關部位的空調送風,關閉電動防火閥,并接收其反饋信號;同時啟動有關部位的防煙和排煙風機、排煙閥等,并接收其反饋信號。有的工程聯動控制中不能分區控制排煙閥、排煙口,有的不能接收其反饋信號,不能反映出閥件的啟閉狀況。

    4.3、管網氣體滅火系統無氣動防火閥。

    GB50116-98中第6.3.4.3條要求:“在延時階段,應自動關閉防火門、窗,停止通風空調系統,關閉有關部位防火閥。”這要求在管網氣體滅火系統中,必須安裝氣動防火閥,與消防控制設備聯動。在個別工程中無此功能。

    4.4、送風與排煙合用風道時無遠程控制

    有些建筑地下室、停車場采用送風與排煙合用風道時,我們發現送風機和排煙機前的截止閥只能現場手動,不能實現控制室的遠程控制,平時,送風機工作,其前端的截止閥呈開啟狀況,一旦發生火災時,需人到現場去關閉風機前的截止閥,這很不實際,直接影響排煙系統。因此,建議其截止閥增加遠程控制功能。

    5、系統聯動調試及維護管理。

    防火閥、排煙閥在實際工程中不是獨立的防煙阻火產品,而是在整個消防聯動控制系統中有其獨特的聯動邏輯關系。因此,為了保證其在消防系統中發揮作用,在系統驗收前,按聯動要求,必須全面進行調試,使通風、空調及防排煙系統達到規范要求。驗收后應有專人進行有計劃的日常維護管理,以保障閥體處于正常的狀況,在防煙阻火作用中發揮其功能。

   閱讀全文
 
   第 3 頁      共 412  轉到:第